面对LCD/OLED/激光等技术,MicroLED能否取胜?

OFweek公众平台/今日说LED 今日说LED 中字

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布局上我国已经由被动跟随走向主动出击,10.5代线的投资开创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新的竞争格局。但是,如今显示技术除了主流的TFT-LCD之外,还有OLED、QLED、印刷显示、Micro LED、激光显示等技术。

但作为当红“炸子鸡”的Micro LED显示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包括索尼、苹果等国际大企都在积极布局。那么,在LCD、激光显示、OLED显示以及小间距LED等技术面前,Micro LED显示技术究竟能否取胜呢?

Micro LED PK LCD

近日市场调研机构集邦(TrendForce)针对Micro-LED显示技术与液晶、OLED两种主流技术的差异进行了多维度的打分,以求能够描绘出Micro-LED技术的美好前景。

下表是关于LCD、OLED以及Micro LED在各方面性能的一个对比:

表格整理自集邦(TrendForce)

从表格中的各项打分中,我们看到在影响用户体验的产品规格,和物理特性方面,Micro-LED全面碾压LCD技术,虽然实际表现是否如此有待考证,但理想的Micro-LED量产产品基本上是能够具备接近效果的。

目前Micro-LED技术的短板在于供应链不成熟,以及产品价格偏高。而制程中的核心门槛:巨量转移,微组装,基板接合等也都是考验厂商功力,在商业化道路上,Micro-LE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在集邦(TrendForce)的预测中,实现这一目标最少仍需3-5年时间

Micro LED PK 小间距LED

Micro LED (微发光二极体显示器)结构是微型化 LED 阵列,也就是将 LED 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、微小化与阵列化,使其体积约为目前主流 LED 大小的 1%,每一个画素都能定址、单独驱动发光,将画素点的距离由原本的毫米级降到微米级。

Micro LED 优点包括低功耗、高亮度、超高解析度与色彩饱和度、反应速度快、超省电、寿命较长、效率较高等,其功率消耗量约为 LCD 的 10%、OLED 的 50%。另外,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与无影像烙印也是Micro LED的优势之一。因此,它被视为全新一代的显示技术。也由于它的出现,有人断言Micro LED未来将会取替小间距LED。

那么,Micro LED真的有可能取代小间距吗?

从技术应用方面来说,小间距显示屏主要采取传统LED封装制程,目前高端规格约0.8mm,尺寸极限可能落在0.5mm,相较之下,Micro LED可以从0.3mm或0.25mm开始量产,甚至可进一步发展到10x10微米,乍一看Micro LED的确拥有比小间距更大的技术优势。然而,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,从诞生到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。尽管2017年Mirco LED有机会进入量产化,但初期规模有限,预计爆发性成长将在2到3年之后。

从市场方面来说,过去小间距LED主要应用在演播室、会议中心、博物馆文物展示、机场、企业以及高端商业场所,而当前小间距已经开始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商用领域,比如:灯杆屏、广告机、橱窗屏等。2016年以来,国内封装厂已经快速加大1010灯珠的生产,不少厂家已经能够量产0808小间距封装器件。国内外封装厂也开始转为P1.6、P1.2、P1,甚至P0.7间距的显示技术。这无疑带动了LED超高清显示的市场增长,为P2.0以下间距显示产品市场带来改变。随着小间距技术的不断突破,其在数字标牌领域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,未来进军VA/AR领域以及影院系统也已经完全不是问题。

据此来看,说Micro LED会取代小间距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。无论是小间距,还是Micro LED,这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。小间距和Micro LED相比,二者其实各有优劣。小间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无论是技术和市场都已经很成熟,而Micro LED方兴未艾,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,还需等待时间来检验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目前小间距正在从高端应用走向“千亿级”的民用市场,未来Micro LED凭借其技术优势,倒是很有可能在高端显示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